您的位置:首页>综合 >

全球热资讯!中国山水画中的人与自然(二)

2023-05-19 21:02:45    来源:文史梦

董源 潇湘图局部


【资料图】

(本人原创,严禁转载,侵权必究)

接上文

1.2点景人物的身份、形象来看

点景人物的身份,或是游者行人、或是文人雅士、或是农夫牧童、或是樵夫渔父、或是羽客高僧。

首先,他们不管是负薪于危峰、横舟于野渡,还是松根共酒,洞口观棋。一般来讲,都是神态安然,形姿悠闲。没有剧烈的、疯狂的、痛苦的、大喊大叫这类模样,更加少有凶杀、战争、决斗这类人物主角的出现;

二是没有挑战自然的大力士、改造自然的英雄、崇拜自然的宗教信徒出现,就算少量的道士、和尚出现也被同化为隐逸文化中的一体。

燕肃 春山图 局部

人物都是与自然亲和、以自然为安居之所和生存之源。这是中国农业社会中人面对自然是亲和的、向往的态度的表征。

夏圭 临溪赋琴图

隐逸文化对山水画有着重要的影响,山水画中的人物最为重要的一种就是隐士。其形体表现大抵可分为两类,即直立、坐姿、斜卧。直立是普遍的一种形态,统计如下:

五代董源《潇湘图》,宋代郭熙《溪山访友图》、燕肃《春山图》、马远《山径春行图》夏圭《雪堂客话图》《临流赋琴图》、辽代《深山会棋图》《洞天山堂图》,元代钱选《山居图》何澄《归庄图》、李士行《山水图》、庄麟《翠雨轩图》赵原《陆羽烹茶图》《合溪草堂图》,明代陈宗渊《洪崖山房图》杜琼《为德辉作山水图》、沈贞《秋林观瀑图》、沈周《两江名胜图》《香际停舟图》王谔《江阁远眺图》。叶澄《雁荡山图》周臣《雪村访友图》文徵明《浒溪草堂图》,唐寅《山路松声图》《步溪图》《杏花茅屋图》,仇英《桃村草堂图》陆治《水阁读书图》,邵弥的《高松远润图》,宋珏《梧桐秋月图》《山雨对楼图》,蓝瑛《江皋话古图》,项圣谟《大树风号图》《雨满山斋图》,清代王鉴《夏日山居图》,梅清《黄山图轴》《黄山天都峰图》,王概《秋山喜客图》,樊圻《秋山听瀑图》,高岑《秋山万木图》,潘公寿《山水册》任颐《秋山策杖图》

直立姿态在山水酒中表现为两大主题。

明代周臣《雪村访友图》

出行访友是一大主题,例如明代周臣《雪村访友图》构图十分奇特,画面左上角山石峻秀耸立,直插云霄,气势雄壮,中间巨石之上的几棵挺拔秀逸的苍松是全通的视觉中心。一时之间人只注意山水却不见茅屋竹舍,老者拄杖兴致勃勃沿山路而行。画面上凌云而出的高山,清冽的溪水,突兀的巨石,长松乔木,显示了画的主题:访友为名,寻幽为实。寄情林泉的雅兴才是这位高人不畏辛苦穿山越岭访友的最大动机。使人想起一段记载:\"王子献居山阴,夜大雪,眠觉,开室,命酌酒。四望皎然,因起彷徨,咏左思《招隐诗》。忽忆戴安道,时戴在剡,即便夜乘小船就之。经宿方至,造门不前而返。人问其故,王曰:"吾本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?\"”这正是山水画中数量颇多的访友图中文人隐士的寻幽探奇的姿态;

马远 《山径春行图》

缓步慢行欣赏自然是另一主题,例如宋代马远《山径春行图》描绘一个怡然自得的文人,一手捋着胡须,一手拂动衣袖,慢步行进在春天的山径上。他面向远方,似乎在触景生情吟咏赞美春天的诗句。文人的直立行走明显把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,以动态的方式领悟随风飘动的柳枝、雀跃嬉戏的小鸟、生机勃发的径旁桃花。领取生命、领取自然,文人直立行走就是以生命的姿态面对生命、与生命自然交悟。高人拈须昂视的姿态,就是与自然相观悟的典型代表。

辽 深山会棋图

直立行吟或驻足观赏就有了主动与山石溪流进行精神呼应的可能。直立的形体与耸起的高山、冲天的虬松、悬垂的瀑布具有着相同的线条,有了沟通的基础。行走的姿态之中以动态流变的方式体悟自然,与自然交感更加丰满。直立姿态就是人面对自然的一种主动认同、悠然物化。

郭熙 秋山策杖图 传

(本人原创,严禁转载,侵权必究)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