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综合 >

希望和你一样,“生活”不只一个跑道

2023-06-17 10:03:22   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除了构建给你遮蔽风雨的房屋,担当着社会责任,他身后也有绚烂星河。

_______________

最近,在工作的城市见到好几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。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话题:成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“大人”、担负家庭责任后,会重新换一个角度看待父母,理解父母。


(资料图)

年少时候,我们一直用“家庭”的数学公式解答“生活”问题,被安全感环绕,但也不免在“解题思路”上有所局限。比如,我们是否用一个全面、欣赏的眼光看父亲?

依稀记得从前读书时,和老同学在课间走廊、放学路上,我们聊天时一提到父亲,除了基本性格,通常都是以他的职业属性来定义他的人生色彩:老师、医生、工程师、律师……父亲们又往往比母亲们更饱满地展现和职业绑定的那一面。

于是,我们年少时早早用片面印象“定义”了父亲。直到后来,在长大后的某些瞬间,蓦然发现父亲人格是丰富、宽阔的,远远超出旧时想象。除了构建给你遮蔽风雨的房屋,担当着社会责任,他身后也有绚烂星河,也有跨越山海的万里好风光。

小时候,我视角里的爸爸是一个忙碌、理性而严肃的人。

作为医生,他很少有彻底放松的一天。就如影视剧对医生的标签化描绘一样,爸爸的生活就是被医院事务占据的。

从家里座机电话到后来的小灵通、手机……变化的是通信设备,不变的是爸爸的工作节奏。自小家里就不会有绝对安静的完整时段,似乎每天都会有若干个骤然响起的电话,爸爸就会匆匆出门去医院加班。

这一切,我早已习惯。

不用去医院做手术的闲暇时光,爸爸并不会用来休闲娱乐,而是泡在老家图书馆、书店、家里书房,读书学习,或者埋头做科研。我感觉,对爸爸来说,阅读大部头书籍、写论文、做研究,完全不是什么需要费劲啃的硬骨头、不是枯燥的煎熬,而是莫大的快乐和享受。

让我印象极深的是,中学时小区住宅楼每家都在一楼有个独立小车库。其他家都是发挥了这个空间的本质功能,爸爸竟然直接把小车库改造成了他的科研实验室,在里面忙活一整夜,还颇具创新思维地琢磨如何更好地改进、发明一些更好用的器械。

爸爸搞科研沉浸其中时,妈妈怎么打电话催他上楼吃饭都没回应,妈妈只好气鼓鼓地去车库把他拽回家。

我时常调侃爸爸,他这个人不仅是工作上的“卷王”,还是一个“科学狂人”,这气质就仿佛是美剧《生活大爆炸》里的谢耳朵一样,醉心于科学的美妙,一开口就是我这样“废柴”感到抓狂的高深知识:明明爸爸说的每个字我都认识,但是合在一起就是听不懂。

如果我在学校遇到什么困惑,爸爸也不会和其他家长一样温柔、感性地安慰我,而是铺展开他的逻辑思维给我一通儿分析。因此,我很习惯爸爸那种“只讲理性,不讲感情”的高冷状态。

不过,随着我上学、工作,接触到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人,了解到每个人都是丰富的“多面体”。我开始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爸爸,渐渐发现爸爸还有很多我没有真正了解过的内心世界,他的生活也不是只有一个“跑道”。曾经,我早早用一些标签和印象“定义”了他,而未曾以开放态度去“解锁”他的更多面。

比如,有一年大学暑假我回家,爸妈正在忙着准备给新房装修。晚餐桌上,爸爸说要和我商量他的一些设计想法,比如希望房间呈现出古典美,客厅和阳台要有自然气息,他希望住在家里能有古诗词中山水田园间的诗意。

我很惊讶:“老爹,原来你不是只工作和搞科研啊,你还这么有情调呢!”爸爸假装生气地哼了一声:“你以前就是对我有偏见!”

还有一次,他和妈妈去旅游,妈妈微信发我很多张旅途照片。每张人像取景和构图都相当到位,人和美景融合得无比自然。我一度以为是同行的其他阿姨帮妈妈拍的,妈妈说:“你不敢信吧,都是你老爹拍的。你是不是还不知道他现在研究起了摄影,还向专业人士请教呢!”我很惊喜:“这可太不容易了,原来老爹还有这么好的审美。”

前两年爸妈一起休假来北京看我。大清早爸爸就拉着妈妈出门了,至晚方归。我问他们去哪儿了,爸爸得意洋洋地说了一条个人精心设计的路线:一早去潘家园打卡,然后去书店看书,再去几家博物馆逛了逛,晚上去后海欣赏两岸灯影……

爸爸说,他来北京前就做了相当全面的“文化旅行攻略”,一边走还一边给妈妈讲解。当他兴高采烈地分享这一切的时候,我看到的不再是一个高冷严肃、只讲理性的爸爸,而是一个热情积极、满心浪漫的“生活梦想家”。

意识到这些,我很庆幸,对爸爸了解了更多,也改变了以往的刻板印象。爸爸的人生不只有工作一个跑道,他充满热爱和好奇心,爱生活,爱家人,爱探索这个还有很多精彩的世界。

一个朋友和我说:“虽然我们有自己的成长,但是潜意识里会照着爸妈的经验判断、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向。我们都是会始终学习爸妈身上发光点的人。”

的确如此,对爸爸印象的“颠覆”,让我看见了不一样的他,也看到了理想的生活坐标。

安纳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